`
amazingidiot
  • 浏览: 31644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的对比与未来发展浅析

阅读更多

 本博客的前两篇博文中阐述了一些针对当下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的对比分析,并且基于我们的个人体会及与周围人群的交流得出了“博客已经不再适合今后人们网络的网络生活,会被微博等新兴信息交流平台逐渐取代”的论断。但这种没有数据支持的观点并不具有说服力,而且通过之后的调查也确实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我们就通过列举分析一些近期的统计数据来看看三种网络平台的现状和发展究竟是怎样的。

 

我们首先对三种的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 http://www.sojump.com/jq/901241.aspx ),考虑到通过博客或社交网站发布问卷的话采集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偏差,因此选择在QQ上发布调查信息。我们通过QQ联系到的调查者因为基数很小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目前的结果并不能说明问题,希望大家也能够参与其中,我们还会不断跟踪问卷结果用于之后的其他分析。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具体内容可见附件),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使用微博和社交网站,对于博客的关注程度并不高,而且在IT领域大家也更侧重于在相关论坛上进行交流而非通过博客,与我们此前的判断基本一致。当然,随着调查进行可能再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下面再来看一些更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179日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应当是最全面、准确的统计中国互联网各项数据的官方统计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国内的博客、微博以及社交网站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情况。

 

首先是中国互联网的总体情况:截至2011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仅为6.1%。由此可见,我国网民规模增长速度已经减缓,但从总量来看超过全国总人数三分之一的网民数量已经体现出互联网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力。

 

至于三种网站的使用情况:

 

1、博客和个人空间:有赖于此前十年的用户积累,博客在三者当中依然是网络使用率最高的web2.0形式,达到65.5%。年度增长率为7.9%,可见博客仍是目前人们在网络实现自我表达的主要途径。

 

博客/个人空间已经成为众多网络应用的基本组件。虽然纯粹的博客网站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但是由于即时通信、SNS等置入了博客和个人空间功能,大大增强了其社交性,这成为博客和个人空间使用率持续上升的主要动力:传统的博客虽然能够让用户生产内容,但是开放性、连通性的不足限制了内容的传播,IM产品集成个人空间功能后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建立起基于用户社交关系的内容推送和分享机制。近期,针对博客使用门槛较高、社交性不足和微博客碎片化、信息质量不高的弊端,“轻博客”的概念开始流行,成为业界关注的又一个热点。可见,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推陈出新,博客这一最早的web2.0应用正在不断地改变着自身形态。

 

2、增长最抢眼的当属微博:《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在微博用户暴涨过程中,手机微博的表现可圈可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还有一点我们需要关注的:截至今年六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博今后高速增长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3、社交网站:与我们最初的估计相反,社交网站在一年当中的份额不升反降,但也拥有将近一半的使用率。我们猜测这可能是因为国内的社交网站的目标主要还是锁定于年轻用户,使用群体的构成比较稳定,也就因此制约了国内社交网站的用户群扩大。其中,由微博带来的挑战尤为明显,其用户数量在2011年上半年增长超过两倍,抢夺了大量的用户资源及其访问时间。从2010年开始,SNS的热潮逐渐退去。由于过分倚重游戏类应用,无法对用户造成持续的吸引力,导致使用黏性降低,用户不断流失。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国内主要社交网站通过改进一系列功能来提升用户的社交体验和移动体验,继续深化开放平台放,与电子商务进行融合,拓展盈利渠道,从而尝试将网站建设成能够融合用户现实生活中社交、商务等行为的平台,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消遣网站。但是,目前不断更新游戏应用仍然是国内SNS的主要策略。纠正目前我国SNS发展道路中过分娱乐化的偏差,让SNS更具实用性和工具性,成为国内互联网业界不断探索的方向。

 

至于国际上,一家名为Experian Hitwise的互联网研究公司20101229日公布统计结果说,社交网站“脸谱”2010年取代谷歌搜索引擎,成为美国网民访问最多的网站。这是“脸谱”首次在美国网站年度访问量排行榜上登顶,它在2009年的排名为第三位。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上述统计并未将通过手机等渠道对网站进行的访问考虑在内,但有关结果仍然具有象征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脸谱”等社交网站的崛起势头直逼搜索引擎和传统门户网站。另一个数据显示:Facebook今年某一周在美国访问人数就达1.8962亿。目前没有人能超越。Twitter4253万紧随其后,这些数据仅包含网站访问量,不包括移动用户和第三方客户端流量。社交网站和微博的浪潮席卷全球,但个人博客同样表现突出。从一个侧面来看:以德拉吉报道(Drudge Report)为例,其由马特·德拉吉一人运营,网站保持了上世纪90年代的简陋布局,没有视频、没有搜索优化、没有幻灯片,也没有原创内容。但就是这么一个网站产生新闻转链流量却排在了FacebookTwitter之上,全美顶尖新闻网站的约7%的流量必须仰仗于《德拉吉报道》的链接转向,每个月它都有1200-1400万稳定的独立访客。不过,这种博客似乎与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博客有了一些功能上的差距,但仍然可以说明个人主页这种形式在专业化的同时依然保持了最初的活力。

 

因此,在此需要首先纠正前两篇博文中的一些观点:目前国内在公众层面上博客并没有日薄西山之相,只不过与微博等新兴模式的快速发展相比似乎发展偏慢,但其本身依然有巨大的潜力。

 

博客在专业领域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正如IT类博客,专业的知识交流必须基于一个完整的、稳定的交流模式,长文不可避免,而且需要更强的开放性。这些都是博客所具备的先天特性。而且,对于那些传统的、更加注重于分析和评论的网民来说,博客是他们发表意见的唯一途径:“我只想让整个社区看到我的保守言论,我不想到处转发只言片语,也不想告诉别人我待会儿要去买菜。”这些因素也都会使得博客将长期存在下去。所以并不能说博客是一种过时的模式,只是在与其他新型模式对比下其有着更独特的内容。

 

微博的爆炸式发展在目前一片形势大好,但其琐碎的信息获取和重要内容无法得以突出等弊端也日益显现。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宣传所谓“轻博客”,目的就是希望能整合微博的及时性和博客的个性体现及兴趣共享的特性。微博作为移动互联网初期的流行模式,不论是否会成为一种稳定的商业模式,其都为互联网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路。

 

社交网站可以说并不是一种个人发布信息的模式,只不过是互联网逐渐深入人们生活的一种体现,其从本质上就是满足了人们与熟人交流的需求。因此网络上的社交网站也是花样百出:校内学生、艺术交流、相亲平台、兴趣小组、虚拟酒吧……社交网站也都集成了多种功能:即时通信、微博、个人空间、小组、游戏等等。从最初的门户网站,到后来的搜索引擎,现在facebook又超越google,互联网仍在不断发展与改变。

 

最后,援引大家耳熟能详的Unix PhilosophyWrite programs that 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 或许网络也是这样,唯有满足人们最根本的需求才是胜出的王道。

 

 

 

欢迎各位评论

1
2
分享到:
评论
1 楼 wangfeiaini 2011-11-15  
楼主说一下中国为什么出不了facebook之类的SNS呢?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